- 长按 menu 切换频率模式/信道模式
- 频率模式:自由输入( eg:438.500 北京直频 )
- 信道模式:类似于书签,是之前保存好的频率
- 森海克斯8800PRO蓝牙写频
- 写频软件
- iOS:app store “SHX8800” (我没成功写频,暂时用安卓解决)
书名:《程序员必读之软件架构》
时间:20250704~20250731
这本纸质书放在家里时间挺长,之前看着目录比较简单,一直没有去翻阅。
近来看完其它书,偶然翻阅,别有一番风味:行文比较简单。
印象深刻的两部分内容是『画图』和『文档』。
特别是文档,有一个很好的类比:旅游指南/攻略 VS 软件指南。
一句话概况:架构代表了重大决策,衡量重要性的则是改变的成本。
文章最后有更多架构相关书籍的读后感链接。
名词解释:将产品分解为一系列组件、模块和交互。
动词解释:理解你需要构建什么、设定愿景以便进行构建和做出恰当的设计决策。
如果没有人思考软件架构,最终结果往往看起来像一团乱码。
副作用包括软件系统难以维护、难以改变、难以扩展、难以部署、太慢、不安全、脆弱、不稳定等等。
换了电脑,hexo 一直没迁移。乘着周末,折腾一下。
幸好之前有一个记录可以参考一下:hexo安装过程
最新版本的 node 和 老版本的 hexo 有兼容性问题(hexo 官方说明),所以需要升级。
项目 | 折腾前 | 折腾后 |
---|---|---|
hexo 版本 | 3.9.0 | 7.3.0 |
托管 | GitHub | Cloudflare |
原始域名 | hisenyuan.github.io | hisenyuan-github-io.pages.dev |
过程比较挫折,我就写最后的过程。
插件+主题等都需要重新安装和配置,网上都有教程。
安全大佬小四
2000年写过一篇《你尽力了吗》的学习方法,网上不好找,
我把文字版搜到放在下面了(20多年后再来看这篇其实挺一般的 :) )
发信人: cloudsky (小四), 信区: Security
标 题: 你尽力了吗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Mon Apr 17 19:52:54 2000), 站内信件
很多人问如何入门如何入门,我却不知道要问的是入什么门。
很少把某些好文章耐心从头看完,我这次就深有体会。
比如袁哥的 sniffer 原理,一直以为自己对 sniffer 原理很清楚的,所以也就不曾仔细看过袁哥的这篇。
后来有天晚上和袁哥讨论,如何通过端口读写直接获取 mac 地址,
为什么 antisniff 可以获得真正的 mac 地址,
而不受更改mac地址技术的影响,如何在 linux 下获得真正的 mac 地址。
我一直对 linux 下的端口读写心存疑虑,总觉得在保护模式下的端口都做了内存映象等等。
结果袁哥问了我一句,你仔细看我写的文章没有。
我楞,最近因为要印刷月刊,我整理以前的很多文档,
被迫认真过滤它们,才发现袁哥的文章让我又有新认识。
再后来整理到 tt 的几篇缓冲区溢出的,尤其是上面的关于 Solaris 可装载内核模块,那就更觉得惭愧了。
本文来自一朋友给转发的 txt 文件。
朋友说:
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篇帖子,改变了我的命运。
2008 年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篇文章,今天在网盘偶然翻到了,分享给大家。
还是大一的时候,一位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转给了我这篇文章,后来我基本上都按里面的教材来学习的。
作为本科生,应届加入菊花厂(最核心的预研部门),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这篇文章的引导,我的大学很可能是懵懵懂懂中度过的。
这篇文章清晰的说明了计算机系的学生:应该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怎么学。
我说:
虽然这篇文章有争议( 因抄袭了另外一位大师的文章而被人喷了 )
但是确实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而且给出了清晰的学习路径,值得学习/分享。
发信人: bolshevist (猛士), 信区: CS
标 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反思录【转】
发信站: 瀚海星云 (Fri Dec 26 13:42:49 2003)
作者:曾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同学们,上计算机系已经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专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包括程序设计),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个芯片,写一段程序,但他们做不出计算机专业能够做出来的大型系统。今天我想专门谈一谈计算机科学,并将重点放在计算理论上。
TVOC 是“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意思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包含:苯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
答案是没法快速去除,否则就没有 ENF、E0 这些等级之分了。
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方法
1 和 4 的可能比较少,
各种网络信息,比较推崇的是『闷放法』
实际上比较有用的是:持续通风+风扇吹家具(加快客气流动)
数据:连续通风法,通风两天,板材累计释放甲醛质量为485mg,是加热加湿闷放法、闷放法的10倍之多。
数据说明:不一定准确,但是有数据有对比,比较可信。详情看下面数据来源